师者的教育心
2015年,我参加明远教育奖颁奖活动时,听顾明远先生演讲,感觉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会后交流的时候才知道,他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并且当天下午还要飞往外地参加教育调研活动。2016年春天,参加陶西平先生为团长的中欧教育论坛,在抵达法国之后,陶西平先生兴致勃勃地与我们一起参加了许多活动,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在论坛最后的总结发言中,他以完全脱稿的方式,与在场的各位中外教育同行交流了自己对于互联网教学等现代教育问题的认识,见解独到深刻而富有前瞻性。那时,陶先生已是81岁的年龄。顾先生和陶先生可谓中国教育界的“大佬”,他们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他们更是中国教育界的“长青树”,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思维活跃、思路清晰,理念先进、勤勉敬业。我想,能够让这两位老人具有如此精神状态的,是他们从事了教育这份神圣的事业,是他们心中那份执着的大爱情怀,那种天下为公的崇高境界——也就是师者的教育心。
师者的教育心,让教育者不仅拥有了思维的活力,旺盛的创造力,而且也拥有了生命的活力。这颗心因教育而修炼得更加强大,教育者都需要去修炼这颗心。
01
信念之心
好的教师始终抱有做好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不只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遵从社会的运行规律,还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做教育不仅要有继承,还要有突破传统的信念,更要有面向现代和未来教育的理想追求,因为教育是在塑造人和发展人,是服务于未来世界的行业。如果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落后于时代,那怎么还能期望他们建设和发展未来的世界?所以,教师应当始终有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这样一种信念,始终追求教育理想,让学生素质和能力获得更充分发展。教育理想和信念,就是教师在自己心中确立的目标和方向,以此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保持持续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当教师拥有了信念之心,就会主动拥抱现代教育理念,并坚定不移地向着未来的目标奋进,也就不会感到消极与疲惫,不会感到生活的无趣与无所事事,而会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愉快。
慈爱之心
02
教育是关乎人的事业,因而拥有一颗慈爱之心是教师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最重要的条件。慈爱,就是一个老师以自己的真诚与真心面对学生,以自己的良知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慈爱和细致去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修炼这颗心,需要教师对教育事业真诚的热爱,激情的探索。慈爱之心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冷暖的关心,也不只是对孩子温饱的关注,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基于对教育的科学理解而形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的探索与创造,从而让自己给孩子未来发展提供最好的能力与素质铺垫。修炼慈爱之心,需要教师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让自己的心能够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觉到对他们学习的关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关心,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懂得和理解教师、理解教育。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更好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基础去面对未来发展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闪耀着大爱之光。
03
包容之心
教育的对象是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教师要有包容之心,不仅能够接纳不同的学生,而且能够包容学生身上各种言行。任何学生都是在一个不断步履蹒跚、跌倒爬起的充满波折中的过程中成长发展的,这正所谓“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过失和缺陷,而且还要接纳这些成长的问题,耐心指导学生不断在自我反思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教师的包容,不仅要用完美的标准去塑造学生,更要懂得用“不完美”去理解与宽容学生。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出现的撒谎、打架、吸毒、恋爱、彻夜不归等问题,都是由于大脑发育的不完善造成的,既非道德问题、也非心理问题。教师对待学生,要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学生的“闪光点”那儿找到学生照亮自己走向完美、实现更好发展的光芒。包容之心,其实是教师的善,但却不是没有原则与标准的善。容忍学生的过失,不是为了放任与放纵,而是给学生一个自我矫正和调整的机会,是等待学生自己的觉醒。
智慧之心
04
教育是一项开启智慧的事业,因而好的教师必须拥有智慧之心,才能把对学生的期望更好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修养和能力。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因而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极具个性特质的。教师要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质的智慧,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运用各种方式和专业知识去解决他们自身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用智慧“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获得发展,又要让学生获得充分地尊重。这种智慧修炼需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时代学习。顾先生和陶先生就是这方面的榜样,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时时都体现了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显性职业价值,而教师的隐性的价值,正在于教师的品格修养、精神境界等自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这也是能够深刻影响学生一生的风范,每位教师当以自觉之心去修炼。